1. 概述

归并排序(Merge Sort)是经典的排序算法之一,其核心思想是 分治(Divide and Conquer)。通过将问题拆解为多个子问题,分别求解后再将结果合并,最终得到完整的解。

在本文中,我们将重点分析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(Big O 表示法),并探讨哪些输入数据组合会导致其进入最坏运行状态。

2. 归并排序的两个核心步骤

归并排序的执行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:

✅ 步骤一:拆分(Divide)

此阶段会不断将数组一分为二,直到每个子数组只包含一个元素。例如,一个包含 16 个元素的数组,其拆分过程如下:

Merge Sort Algorithm v3

对于长度为 n 的数组,其拆分的总次数为 n/2 + n/4 + ... + 1,总和为 n - 1。因此,该阶段的时间复杂度为 **O(n)**。

✅ 步骤二:合并与排序(Merge + Sort)

这是归并排序的关键部分。在合并过程中,两个已排序的子数组会被合并成一个有序数组。最终,整个数组完成排序:

Merge Sort Algorithm v4

每次合并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**O(n)**,而整个合并过程会进行 log n 次,因此该阶段的时间复杂度为 **O(n × log n)**。

✅ 总体时间复杂度

归并排序的总时间复杂度为两个阶段的叠加,即:

O(n) + O(n × log n) = O(n × log n)

这个时间复杂度不仅适用于平均情况,也是归并排序的最坏情况。

3. 归并排序的最坏情况

归并排序的性能与输入数据的顺序密切相关。在合并过程中,若左右两个子数组中的元素 交替出现在最终排序结果中,则会触发最多的比较操作,从而导致最坏性能。

❗举例说明

假设左右子数组分别为:

left = {1, 3, 5, 7};
right = {2, 4, 6, 8};

在合并这两个子数组时,每个元素都需要被比较至少一次,无法提前终止比较过程。这种情况下,归并排序的运行效率最低。

🔍 最坏输入组合示例

对数组 {1,2,3,4,5,6,7,8} 来说,输入顺序为 {5,1,7,3,6,2,8,4} 将触发最坏情况:

Worst case of merge sort example

在这种情况下,每次合并操作都会触发最大数量的比较和移动操作,导致整体运行时间最长。

🧠 总结关键点

条件 是否触发最坏情况
左右子数组元素交替出现 ✅ 是
左右子数组高度有序 ❌ 否
左右子数组完全无序 ❌ 否
所有元素都相同 ❌ 否

4. 结论

归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**O(n × log n)**,无论输入数据如何分布,其最坏情况的时间复杂度都不会超过这一上限。

最坏情况发生在每次合并操作中,左右子数组的元素交替出现在最终排序结果中。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最多的比较操作,从而拖慢整体排序效率。

对于需要稳定排序且数据量较大的场景,归并排序依然是一个非常可靠的选择。但在实际开发中,了解最坏情况有助于我们更合理地评估其性能表现。


原始标题:When Will the Worst Case of Merge Sort Occur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