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概述

应用程序之间要实现实时事件通知,通常有两种方式:轮询(Polling)Webhooks

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式的区别,重点讲解 Webhooks 的原理、使用场景以及安全性保障。

2. 轮询 vs Webhooks

我们先分别看一下这两种机制的基本概念。

2.1. 轮询(Polling)

轮询是指客户端定时向服务端发起请求,询问某个事件是否发生。
当事件发生后,服务端返回相应的数据(即 payload)给客户端:

Polling

这种方式虽然实现简单,但效率较低,资源消耗大。

2.2. Webhooks

Webhooks 是一种事件驱动机制。当服务端某个事件发生时,它会主动向客户端注册的 URL 发送请求(通常是 POST),推送事件数据。

这种方式更高效,也更符合现代应用对实时性的需求:

Webhook

3. Webhooks 深入解析

接下来我们详细看看 Webhooks 的工作方式和使用场景。

3.1. Webhooks 与轮询对比

特性 轮询 Webhooks
响应速度 较慢 快速
资源消耗
客户端工作量
数据传输机制 主动拉取 事件驱动自动推送

✅ 从整体来看,Webhooks 在效率和实时性方面明显优于轮询。

3.2. Webhooks 的使用场景

任何需要实时响应外部事件的应用,都可以考虑使用 Webhooks。

常见场景包括:

  • 在线支付系统集成(如 PayPal、Stripe):支付完成后通过 Webhook 实时通知支付结果
  • 消息通知系统:如 Slack 接收来自其他系统的实时通知
  • 自动化流程触发:如 GitHub Push 事件触发 CI/CD 流程
  • 第三方服务回调:如短信服务、邮件服务、订单状态变更等

3.3. Webhooks 的工作流程

Webhooks 的核心是客户端提供一个回调 URL(也称为 Endpoint),服务端在事件发生时主动调用这个 URL。

通常是一个 POST 请求,包含事件数据(payload):

Webhook How

客户端收到请求后,在后端解析 payload 并执行相应的业务逻辑。

示例请求结构如下:

{
  "event": "payment_complete",
  "data": {
    "user_id": "U123456",
    "amount": "199.00",
    "currency": "USD"
  },
  "timestamp": "2022-10-15T14:30:00Z"
}

客户端应返回 2xx 响应表示接收成功,否则服务端可能会重试。

3.4. Webhooks 的安全性保障

由于 Webhook 的回调 URL 是公开可访问的,存在被伪造请求的风险。为提升安全性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
强制使用 HTTPS 加密传输
签名验证(Signature):服务端在发送请求时,使用共享密钥对 payload 进行哈希签名(如 HMAC-SHA256)。客户端收到请求后,使用相同密钥重新计算签名,验证是否一致。

示例签名头:

X-Signature: sha256=abc123xyz...

⚠️ 客户端必须验证签名,否则可能接收到伪造数据。

限制请求频率(Rate Limiting)
IP 白名单控制:限制只接受来自可信服务端的请求

4. 总结

本文介绍了轮询和 Webhooks 两种事件通知机制:

  • 轮询 实现简单但效率低,适合低频或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
  • Webhooks 是事件驱动的高效方案,适合需要实时响应的系统集成
  • 使用 Webhooks 时需关注回调 URL 的安全性和请求验证机制

合理使用 Webhooks,可以显著提升系统间的交互效率和响应能力,是现代应用集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

原始标题:Webhooks Explained